过年小众特色预制菜更受欢迎******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露、文静、许晓芳
“省时又省力!今年过年年夜饭打算购买预制菜,回去简单加热或者翻炒一下就搞定!”市民王女士在线下商超的预制菜货架处挑选多种预制菜产品。随着预制菜的品质不断“在线”,预制菜逐步受到了市民认可。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预计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专家分析称,预制菜将在今年年夜饭的市场表现有比较大的提升,这也意味着中国的预制菜市场已经进入产销两旺的阶段,不过预制菜还面临食品还原度等问题,未来更加关注如何在消费端倒逼预制菜产业端创新升级迭代。
走访:品质“在线” 一二线城市预制菜“上桌率”更高
“今年预制菜的品质‘在线’”,市民何小姐告诉记者,“年三十”的年夜饭打算在家里吃,最近就点了一家品牌的预制菜,尝过后家人感觉不错,决定“年三十”再买一份,作为年夜饭的“硬菜”之一。
据生鲜平台公布的调研结果显示,有五成以上的用户会使用预制菜,在北京、上海等追求快节奏的一二线城市,预制菜的“上桌率”更高。其中,“自己做+买一部分预制菜”的受访者比例为32%;有21%的消费者会直接选择套餐礼盒,多为送礼,或最大限度减少做菜负担和失败风险。
预制菜逐步受到了市民认可。身为“老广”的何小姐表示,相比之前的预制菜,现在的预制菜许多都会列出里面的菜品内容,买的时候就更清晰了。之前买的6人份预制菜是499元,有虾、海参、蚝豉等,尽管价格不便宜,但分量、口感和味道都可以,性价比不错。
“越难处理的食材,其对应的预制菜接受度越高。”盒马3R商品中心总经理田鑫表示,糕团、点心、大海鲜、整块大肉都是消费者青睐的品类。
如何呈现一桌令全家满意和期待的年夜饭,一直是很多家庭春节最大的“难题”。今年,沃尔玛推出“整席解决方案”,联手全国18家南北餐饮名店,从松鹤楼、眉州东坡,到上海老饭店、聚春园,到旺顺阁、陶陶居……多道招牌菜以高品质、高还原度复刻到顾客餐桌上,满足消费者足不出户、一桌就可以吃遍全国各色菜系的需求。
销售:盆菜产品增量较突出
“我们销售最好的是四人份佛跳墙盆菜和盐焗鸡。”广州酒家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截至1月14日,预制菜销售同比已有2倍增长,其中盆菜产品销售增量较突出。为应对预制菜的市场火热,广州酒家相关负责人表示,其做好产销协同,以市场为导向做排产计划和原料储备,动态跟踪销售情况以及库存情况并及时与供应链和生产端进行调整,确保新春期间库存充足。
广百超市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消费者趋向于居家吃饭,盆菜礼盒、预制菜商品成为一大卖点。记者注意到,近期不少市民前往广百北京路店超市购买年货,预制菜方面,门店超市则以牛、羊排类销售为主,同时新春之际亦上架多款新春盆菜供大众选购,该类别销售同比增长20%。
据美团数据显示,糖醋里脊、狮子头、年年有余八宝饭等预制菜销量上升较快,并预计会在春节前7天进入销量高峰。其中,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消费者,对预制菜类年夜饭热情更高。美团买菜平台预制菜相关商品销量同比去年增长400%。
去年盒马工坊预制菜的销售额同比增长50%,今年预计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增幅。
创新:走小众化、合作款 抢拼春节预制菜市场
而预制菜的品质“在线”和不断地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这离不开入局预制菜企业的不断创新。“我们不断进行创新,研究出新的产品。”温氏股份下属单位佳味研销中心负责人王晓明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主打的功夫系列,针对餐饮客户,他们研发出东南亚风味的香茅鸡;对于北方的消费者,他们开发了麻辣鲜香风味的椒麻鸡,“同时,我们还推出具有广东特色的胡椒猪肚鸡汤、椰子鸡汤等汤品。”
随着预制菜普及程度提升,另一方面,线上商家为了抢夺这一市场,走小众化、定制化、与知名餐饮合作等路线。据了解,由于预制菜背后的供应链长且复杂,每开发一道新品,就要搭建一条兼具食材运输、初加工、深加工、组装、包装等功能的完整供应链。春节期间用工难、物流时效差等问题,一些商家倾向于做市场认知度更高、更常见的年菜。“但过年的预制菜,都是花胶鸡、佛跳墙、松鼠桂鱼、狮子头等,消费者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失去消费冲动。”生鲜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了提升消费者的购买热情,有平台尝试走小众路线,研发市场上没有的新品。上述负责人说,“比如台湾、福建等地,逢年过节常见的经典名菜——红蟳米糕,采用时令海鲜红膏蟹及糯米制成,经过改良,变身‘八宝糯米红膏蟹’在我们平台上架。用户买回家之后,在蒸笼上锅隔水加热15分钟,即可解锁一道大餐”。
随着年菜预订进入高峰,生鲜平台亦上线年菜专送服务。“春节也正在成为商家展示自身研发、供应链能力的窗口,同时也是预制菜市场的风向标。”连锁经营产业专家、和弘咨询总经理文志宏表示,小众特色年菜取代“套路”商品,也预示着预制菜会进入新的阶段。
数据
去年温氏预制菜销量是1.9万吨,同比增长15%左右,其中白切鸡的销量最多,其次是盐焗鸡。
美团买菜“象大厨”与“大众点评必吃榜”商家合作的相关预制菜,如陶陶居鱼籽干蒸上市不到半个月,单周销售量超过千份,高于北京线下门店一周的销量。
岭南商旅集团旗下酒店品牌盆菜备受欢迎,销售同比上涨超三成。热销产品有花园酒店锦鲤礼盒、中国大酒店福喜盈门礼盒、东方宾馆金玉满堂盆菜等。
中国的预制菜市场已经进入产销两旺的阶段
近两年,预制菜无疑是年消费市场中的“顶流”,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预制菜行业吸引各品牌入行布局,已步入发展的黄金时期。
“预制菜将在今年年夜饭的市场表现有比较大的提升,这也意味着中国的预制菜市场已经进入产销两旺的阶段,同时也说明了C端的预制菜消费正在从被动式消费向主动接受式消费转变。”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时透露。
王晓明表示,“现在预制菜市场竞争大,这对我们的产品研究端要求越来越高。得益于温氏全产业链的优势,具有成本、食品安全、品质等保障,预计我们在预制菜的销售还会继续上涨。”
朱丹蓬坦言,随着预制菜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其还面临食品还原度等问题,目前并不是所有的菜系都可以去做预制菜或者做好预制菜,“目前国内的预制菜的产业结构相对比较初级,进入预制菜赛道的企业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未来更加关注如何在消费端倒逼预制菜产业端创新升级迭代。”他补充说。
文旅部:文化和旅游行业8项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即日起废止******
中新网1月11日电 据文旅部网站消息,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11日发布关于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做好文化和旅游行业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文化和旅游行业8项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同时废止。
通知要求,准确把握“乙类乙管”总体方案精神。3年来,文化和旅游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因时因势优化调整行业疫情防控政策,统筹疫情防控和行业恢复发展取得积极成果。
当前,随着病毒变异、疫情变化、疫苗接种普及和防控经验积累,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进入新阶段,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坚持常态化防控和疫情严重期间应急处置相结合,平稳有序实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的防控政策,统筹疫情防控和行业发展。
通知明确,认真落实“乙类乙管”总体方案要求。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到“保健康、防重症”,从风险地区和人员管控转到健康服务与管理。实施“乙类乙管”,不是放开不管,而是强调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做好疫情防控,更好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
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乙类乙管”后行业疫情防控措施和疫情严重时的防控措施,确保各项疫情防控要求落实到位,保障文化和旅游活动正常开展,人员有序流动。要指导公共文化单位、文化和旅游经营单位做好场所、活动的常态化疫情防控,科学佩戴口罩,做好清洁消毒和通风换气,降低病毒传播风险。疫情严重期间,可适时依法采取临时性的防控措施,及时应对、果断干预、科学处置。
通知指出,扎实做好宣传引导和人员健康管理。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优化调整政策的解读,引导全行业客观认识我国防控政策措施优化调整的科学性和必要性,筑牢群防群控基础。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网站、微信、客户端等互联网平台的作用,全方位、多渠道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知识宣传引导。
强调“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引导工作人员、参与文化和旅游活动人员自觉遵守防疫有关规定,坚持勤洗手、戴口罩等良好卫生习惯。开展工作人员培训,提高疫情防控意识和服务水平。提醒参与文化和旅游活动人员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做好个人防护。
通知称,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强化责任担当,组织落实好“乙类乙管”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要加强对公共文化单位、文化和旅游经营单位的指导,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要求。要开展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确保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公共文化单位、文化和旅游经营单位要认真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执行实施“乙类乙管”后行业疫情防控措施,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通知还表示,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文化和旅游行业8项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同时废止。
附:文化和旅游行业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废止目录
一、旅行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六版)
二、娱乐场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六版)
三、剧院等演出场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七版)
四、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六版)
五、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三版)
六、旅游景区疫情防控措施指南(2022年12月修订版)
七、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疫情防控措施指南(2022年12月版)
八、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现场考级活动疫情防控措施指南(2022年11月修订版)